萬代名瓷之首冠-單色釉祭紅

祭紅瓷,景德鎮名瓷。景德鎮的顏色釉造詣極高,創造了鈞紅、祭紅和郎窯紅等名貴色釉。鈞紅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銅紅釉品種,從明朝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鈞紅瓷。明代永宣年間,景德鎮瓷工繼鈞紅之后,創造了祭紅。祭紅嬌而不艷,紅中透紫,色澤深沉而安定。古代皇室用這種紅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紅。因燒制難度極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價特高。古人在制作祭紅瓷時,很名貴的原料如珊瑚、瑪瑙、玉石、珍珠、黃金等都在所不惜。

自古以來,”祭紅”是最難燒造的品種之一,就連影片中的那個”祭紅”大花瓶,也是由于開拍前屢燒不成,才臨時改用另一件”郎窯紅”取而代之的。今天燒造一件合格的”祭紅”瓷尚且這樣困難,更何況科學技術十分落后的古代了。傳說如此逼真而悲壯,充分說明了歷史上”祭紅”來之不易,據文獻記載:明代造鮮紅不成是事實。明朝初期雖然已試制成功”祭紅”而且宣德”祭紅”也不錯,但是到了正德、嘉靖、隆慶三代封建王朝”祭紅”瀕于失傳,無法燒出。陶書曾載:”鮮紅土未詳出何地,燒煉做紅器,正嘉間斷絕,故嘉靖26年(公元1571年),詔造里外鮮紅瓷器,都御史徐棧請轉查改礬紅例。”所以古代宮廷命造高溫銅紅不得成功只得改燒造低溫鐵紅應命也是常事,由此也可以看出”祭紅”為什么如此名貴。

祭紅是中國傳統陶瓷產品的佼佼者。是高溫顏色釉中的一顆明珠,清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記道:”……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其釉面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面不流,裂紋不出。它的別名繁多,”霽紅”,有稱”雞紅”或”極紅”,其實都是一個品種。由于都是以氧化銅著色而且是一次燒成,外觀也相差不太遠,所以人們往往錯把”郎窯紅”當”祭紅”,其實仔細觀察”祭紅”與”郎窯紅”無論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征,燒成溫度均有顯著的區別,如”郎窯紅”呈色極為鮮紅,透明度強,具有較大片裂紋,器件上部略有流釉現象。而”祭紅”的紅色則較深沉安定,釉面無裂紋,無浮光也沒有流淌現象,口底部有燈蕊邊,但它們的釉料組成及工藝情況卻比較接近,對色釉富有經驗的人可以巧妙地把一缸配好的”祭紅”釉變成”郎窯紅”釉,有趣的是同時也可以把一缸配好磨細的”郎窯紅”釉變成”祭紅”釉。
祭紅是中國傳統陶瓷產品的佼佼者。是高溫顏色釉中的一顆明珠,清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記道:”……祭紅,其色艷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也!”其釉面特點是紅不刺目,鮮而不過,釉面不流,裂紋不出。它的別名繁多,”霽紅”,有稱”雞紅”或”極紅”,其實都是一個品種。由于都是以氧化銅著色而且是一次燒成,外觀也相差不太遠,所以人們往往錯把”郎窯紅”當”祭紅”,其實仔細觀察”祭紅”與”郎窯紅”無論從色調風格,釉面特征,燒成溫度均有顯著的區別,如”郎窯紅”呈色極為鮮紅,透明度強,具有較大片裂紋,器件上部略有流釉現象。而”祭紅”的紅色則較深沉安定,釉面無裂紋,無浮光也沒有流淌現象,口底部有燈蕊邊,但它們的釉料組成及工藝情況卻比較接近,對色釉富有經驗的人可以巧妙地把一缸配好的”祭紅”釉變成”郎窯紅”釉,有趣的是同時也可以把一缸配好磨細的”郎窯紅”釉變成”祭紅”釉。

傳說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加緊燒制。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并且把一部分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消息非常擔心,跑到了御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悲憤的翠蘭縱身跳入了熊熊的窯火當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議督窯官的暴行。兩天后,當窯工們打開翠蘭焚身的窯爐時,驚奇地發現,燒成的陶坯呈現出鮮血一樣的紅色。 紅色的祭器燒成了,人們說這是翠蘭的血染紅了陶坯,于是就把這種紅色的陶瓷,稱為祭紅。

從唐代開始,中國陶瓷藝人就發明了紅釉燒制技術,北宋年間,河南禹縣的鈞窯完善了這一工藝,燒出了世稱”鈞紅”的紅釉陶瓷。但是,鈞窯的燒制工藝還不成熟,紅釉中往往摻雜進其他的顏色,而景德鎮人在宣德年間燒出的祭紅,從顏色的色澤和純度上,都超過了鈞窯,人們把它叫做”宣德祭”。 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這種紅釉的燒制技術莫名其妙地失傳了。
明朝宣德年后,幾百年間一代又一代景德鎮人,斷斷續續曾多次試燒這種紅釉瓷器,但都沒有燒出過當年那樣的祭紅。

圖源:故宮博物院官網